成果发表丨焦力群教授团队:西罗莫司药球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全球首个报道丨JNIS中文版

时间:2024-03-06 浏览:1 作者:五金模具 分类:五金模具

  原标题:成果发表丨焦力群教授团队:西罗莫司药球治疗颅内动脉狭窄的全球首个报道丨JNIS中文版

  《JNIS(中文版)》是神经介入专科影响力最高的国际期刊Journal of NeuroInterventional Surgery 《JNIS》(IF 4.8)的官方中文期刊,由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CFITN)联合新媒体平台「卒中视界」与《JNIS》出版方BMJ中国版权合作,于2019年4月正式对外发布。旨在以中文语言为我国神经介入领域医务工作者提供JNIS原版学术进展,并将更多国内优秀神经介入成果介绍给国际学界。打开一扇窗,架起一座桥。中文版编委会由176名国内顶级医学专家组成,每期《JNIS(中文版)》内容由编委精选和精译,并结合专家个人经验撰写专家评论以飨同道。

  「JNIS中文版·一作分享」栏目邀请在JNIS中文版原刊发表高水平文章的第一作者带来文章的要点概述与解读,为广大同道带来最原汁原味的研究精华分享。

  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狭窄(Intracranial atherosclerotic stenosis,ICAS)的血管内治疗是成熟的技术,传统的植入器械是金属裸支架或单纯球囊,多项研究表明金属裸支架治疗ICAS具有较高的围术期并发症(8-15%)和远期再狭窄率(高达30%)。

  为了克服这样一些问题,药物涂层球囊(Drug coated balloons,DCB)被引入作为一种新型的治疗方式,其操作简单便捷快捷,又利用抗增殖药物达到抑制血管内皮增生的能力。因此,在冠状动脉的介入治疗中,已经证实DCB优于传统的单纯球囊和金属裸支架,被推荐为一线治疗方式。而与另一种器械——药物洗脱支架相比,DCB具有更加好的灵活性和顺应性,更适合迂曲的颅内血管;此外,DCB符合 “介入无植入”的理念,可减少刺激内膜所致的炎症反应,降低迟发性血栓形成的风险,并缩短双重抗血小板治疗的疗程。

  迄今为止,已有多项研究报告了DCB治疗症状性ICAS的初步经验,结果显示了良好的短期和长期预后。但目前用于ICAS的DCB均为紫杉醇药球,高剂量紫杉醇有几率会使血管内皮细胞凋亡,增加斑块易损性,相比较而言,西罗莫司神其经毒性作用很小,其主要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DNA合成,比紫杉醇具有更强的抗增殖左右;既往研究之后发现,西罗莫司类(佐他莫司)药物洗脱支架——Resolute Onyx支架在冠脉介入治疗中显示出良好的临床结局,因此,被美国FDA批准为下一代的冠脉介入新型支架;但西罗莫司药物涂层球囊(简称“西罗莫司药球”)尚未在颅内动脉狭窄中应用。本研究首次报道了西罗莫司药球在ICAS治疗的效果,评估其在ICAS中的可行性和安全性。

  本研究为2021年9月至2022年3月在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开展的前瞻性、开放标签、单臂队列研究,旨在评价西罗莫司药物涂层球囊扩张导管治疗症状性颅内动脉粥样硬化的效果。

  纳入症状性ICAS重度狭窄患者:(1)年龄18-80岁;(2)短暂性脑缺血发作或非永久性致残、非穿支区缺血性卒中,且发病3周以上的患者;(3)病变位于颅内大动脉,包括椎动脉(V4)、颈内动脉的颅内段(ICA)、大脑中动脉M1段或基底动脉;(4)DSA的狭窄程度为70-99%;(5)入组前mRS评分2;(6)靶血管直径2.00-4.50 mm,靶病变长度14 mm。3周内有新发脑缺血事件的患者排除。

  所有患者在干预前5天给予阿司匹林(100mg/d)和氯吡格雷(75mg/d)。

  选取右侧股动脉穿刺,使用8F动脉鞘长鞘,采用中间导管建立球囊的输送和支撑系统。

  在路图引导下使用微导丝穿过狭窄,置入80%参考直径的预扩球囊,平均6 atm缓慢扩张30s,然后使用相同尺寸的西罗莫司药球扩张60s,以促进抗增殖药物递送。

  本研究中使用的西罗莫司药球为通桥医疗生产的半顺应性球囊,西罗莫司以3ug/mm2的密度均匀涂在球囊有效长度表面。球囊的标称压力为6 atm,直径和长度范围为1.0mm×6 mm至5.0mm x 30mm(见图1)。

  图2 一名老年高脂血症患者言语障碍22个月。术前DWI(A)和ADC(B)检查无新发梗死。HRMRI(C、D)评估斑块为负性重塑,并合并偏心斑块。治疗前DSA(E)显示病变位于基底动脉,狭窄程度为81.4%,病变长度为5.9mm;微导丝穿过病灶(F)和亚最大球囊扩张后(G),予以西罗莫司药球扩张(H)。术后48小时内DWI(I)和ADC(J)未发现新发梗死。

  术后使用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双重抗血小板治疗3个月,后改为单一抗血小板治疗。所有患者均接受他汀降脂药物医治,并对脑血管危险因素进行药物控制和管理。术后6个月行CTA或DSA检查再狭窄情况。

  60例合格患者入组本中心并接受西罗莫司药球治疗。患者的平均岁数为59.4±10.8岁,70%为男性。大多数患者至少有一个血管危险因素,包括高血压、血脂异常和糖尿病。42%的靶病变位于大脑中动脉。介入治疗前狭窄率为78.5±7.2%,平均狭窄长度为7.0± 3.3mm,以Mori A型为主,有偏心斑块、负性重构和斑块强化。基线

  术后MRI检查发现新发脑梗死34例(56.7%),其中,只有3例(5.0%)具有临床症状,包括2例缺血性卒中和1例出血性卒中(表2)。

  这是一篇典型的临床研究,但也不一般,因为被冠以“First-in-human”,FIH是首次人体研究,是药物研发过程中非常非常重要的一个阶段,虽然器械与药物不同,对药代、剂量、剂型等没过多要求,但作为递送药物的器械,的确需要FIH去验证其安全性,并对以后的发展提供相关依据。近年来,国内涌现出大量的神经介入创新企业,在他们的推动下,有很多微创新的产品被研发出来,并进入上市前临床试验阶段,所以,慢慢的变多的神经介入医生参与到不同的上市前试验中,但FIH试验与之是不同的,要担负为未来发展提供相关依据的作用。具体到该项研究,虽然是GCP项目的一部分,但从设计之初,我们就在单中心安排了独立的数据管理、影像评价等人员,目的是提供第一手的反馈结果和细节评价,从而发现首次应用于人体的安全性隐患和疗效,并对技术操作细节进行反馈和修正,确实为以后的临床应用提供了一些数据结果,但回头看,还有一些问题是做的不够的,比如没有重视在人体的药理、毒理等药物方面的评价,这是以后需要加强的。

  从该项研究来看,西罗莫司球囊扩张也许会成为未来颅内动脉狭窄的重要选择之一,对此,我们要感谢国内的神经介入创新企业,为中国病人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初识赵中董事长,感觉更像是一个学者,作为最早药物洗脱支架的研发者之一,他最擅长的药物恰好是我们最薄弱的,所以从一开始他就在不断给我“洗脑”西罗莫司药球的理念,直到做出来产品,从整个临床试验的过程和后续随访的数据分析来看,西罗莫司+药物涂层球囊应该是可行且安全的,特别高兴有机会参与国际第一款产品的验证,更高兴这样的产品来自中国本土,作为颅内动脉狭窄发生率最高的区域,中国医生和工程师都应该聚焦在这样的领域进行深耕。

  从裸球囊到裸支架,裸支架到药物洗脱支架再到药物球囊,似乎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有诸多选择,但实际上,在人类医学史上,同时并行的治疗方法越多,越说明没有一种方法是绝对安全有效的。从我们的CASSISS研究来看,颅内动脉狭窄的介入治疗关键要取决于病例选择和治疗的安全性,否则很难起到预防卒中的作用。球囊扩张的确是降低手术风险的一个选择,药球还能够保证远期通畅率,所以近年非常关注,但在实际的手术操作中还是有很多的不确定性,比如要不要预扩张?预扩张球囊和药球的直径大小?扩张后何种夹层可以置之不理?药球扩张后的支架成形是否同样有防止再狭窄的作用?药球扩张后要多长时间的双抗等等,其实我们只是完成了手术,但知道的似乎永远比不知道的更少,相信在未来能做得更加细致和深入。

  临床医学博士,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师从焦力群教授,现为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住院医师,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临床研究和基础研究,先后作为研究骨干参与2项国家级和1项省部级重点研究专项,专注于动脉粥样硬化易损特征的影像评估和分子机制探索,并筹建了影像核心实验室,协助医院开展高质量临床多中心研究10余项。以第一或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文章20篇,中文核心1篇,获得发明专利1项,软件著作权1项,参编参译书籍3本,曾获得研究生国家奖学金,王忠诚优秀研究生奖学金。

  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在读博士研究生,师从焦力群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于JNIS,EJVES发表SCI文章2篇。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介入放射科主任,神经外科副主任,脑血运重建中心主任,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宣武医院济南医院院长。兼任《中国脑血管病杂志》主编;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国家卫健委继教中心神经介入专委会主委;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外科专委会主委;国家卫健委脑防委缺血性卒中介入专委会副主委;北京介入医学会副会长等职务。毕业于山东医科大学,先后师从于朱树干教授和凌锋教授,获得神经外科硕士和博士学位,并在鲍圣德教授的指导下,在北京大学完成博士后研究。从事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外科和介入治疗,在国际上率先开展了复合手术治疗颈动脉闭塞、椎动脉闭塞,以及药物球囊治疗椎动脉狭窄等创新手术,并带领宣武医院脑血运重建中心在此领域深入研究,同时,长期重视教育培训,为中国培养了大批高水平的医生。

  commercial re-use. See rightsand permissions. Publishedby BMJ.中国医师协会神经介入专业委员会及卒中视界由BMJ出版集团独家授权出版及发行JNIS中文版。如需转载,请联系。没有经过授权的翻译是侵犯权利的行为,版权方保留追究法律责任的权利。更多JNIS及中文版信息,请参见:JNIS及中文版信息

  平台声明: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